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小吃 > 阳新印子粑

阳新印子粑

关键词:印子粑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阳新风情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sid38242113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14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印子粑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印子粑的记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文/俞永才


       古老的石碓唱着悠长的歌,粑印与案板的撞击声此起彼落。

 

石碓

 

       将近年关了。各个湾子(自然村)的碓屋该热闹了,不分昼夜,无论风霜雨雪。

       记忆里,做印子粑绝对是个艰苦的活儿。

  

石碓


       “长颈鹅吃食多,不生蛋还有四个窝。打一农村用具。”阳新上了年纪的人大都能猜中——石碓!

       石碓其实就是一个变形杠杆,这个被称为““长颈鹅”的杠杆整体呈“十”字形。这只“长颈鹅”平伸的“翅膀”把杠杆截分成动力臂和阻力臂,“翅膀”的两个“窝”就是杠杆的支点。“翅膀”前面安装的圆锥体就是碓头,碓头用硬木做成。碓头下边的尖尖的部分就叫碓嘴,碓嘴有石料的,也有硬木包上铁皮的,碓嘴的“窝”是一个巨大的石盆,也就是碓臼。“长颈鹅”的“翅膀”后面就是杠杆的动力臂了,也就是碓尾,末端挖有小坑,就是“长颈鹅”的第四个“窝”。碓尾挖个小坑,是为了保证碓尾踏下时,碓嘴能露出碓白。


粑模


       做印子粑讲究一白二清三酥,得先把稻米舂成米面。提前选好粘度合适的稻米,剔除杂质,细细漂洗,焖上一昼夜就能舂了。

 

粑模


        各家互相约好,依次排队,跟队长请好假(做印子粑请假一般都会批准的),全家上阵。

        舂米时,把备好的稻米放进碓臼,在“长颈鹅”“翅膀”处支一条麻凳(麻凳是农村用平给苎麻褪皮的,高与成人胸齐),人(往往是两个人)扶着麻凳,一脚着地,一脚踏动碓尾,扬起碓头,碓头靠自身重量,重重砸下,撞击稻米。舂过一段时间后,把碓臼里的稻米(面)捞出过筛,筛过的即是米面,能做粑了,筛面上的则要复放回碓臼,如此反复。


印子粑


       舂米绝对是个力气活,需要多人轮换踏碓的。

       米舂好就该做印子粑了。


做印子粑

  

     印子粑是“过年货”,做印子粑自然是冬天的事了。但有讲究的,那时,印子粑是农村过年最好的食品,也是用来招待人客的。同时,印子粑还是春节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农家中餐的主食。做好的印子粑需要用水漂着保存才能不变味,而且还要经常换水。农村人认为,“冬水”更有利于印子粑保鲜,农村讲究“印子粑不漂春水”。所以做印子粑必须赶在立春前。

  

各种美丽的纹理


       做印子粑得先搅“芡”。

      所谓“芡”,就是用来粘合稻米面的浓稠的稻米面和水的混合胶体。


其乐融融

   

       搅“芡”心急了不行。把水烧得沸开,一边慢慢匀速撒稻米面,一面快速搅动。其间,若撒的米面太多或搅拌的力度不够,都会因一部分米面先熟形成薄膜,包裏住一部分米面造成“夹生芡”。有经验的主妇能根据稻米的粘度,把“芡”做到不多不少。而粗略的标准是一升米一碗水。


做好的印子粑


      “粑芡”搅好,接着是揉粑砣。把稻米面盛进容器,添上适量“粑芡”就揉。印子粑的美白度取决于稻谷的品种、碾米时反复碾的次数和漂洗的力度。而印子粑劲道与否,有没有嚼劲,就取决于揉工了。

        粑砣揉好,再分成一个个小砣,就可以印粑了。

 

出笼

 

      印粑的木模叫“粑印”。“粑印”是一块块长约40公分,宽约10公分的硬木条,一头做成“兆”字状的手柄,另一头便是印粑的模。一般剜成两个直径约五六公分的圆。圆内雕上花鸟虫鱼之类的吉祥物。把揉好的小粑砣放进“粑印”圆内,适度用力将其抹平,然后将“粑印”翻面,往案板轻轻一磕,一个印子粑就出来了。


热气腾腾的印子粑

 

        俗话说,“出门三五里,各处一乡风。”根据阳新地区各地方习俗稍有差异,有些湾子会在做印子粑时,年纪大一些的老人会格外讲究。她们会特意选择做一些比较大的往往是最后才吃的印子粑出来,待所有程序结束后好和其它印子粑一起放在水缸内,她们说这样是为了防止整个一缸印子粑坏掉,而专门让较大的印子粑在此坐镇的。还有一些地方,会在做好的印子粑上点上红点,代表丰收、喜庆和圣洁。

 

满屋子的暖意


       印子粑做好就该上蒸笼蒸了。与此同时,有些妇人会焚香祭拜,祈求灶神保佑赐予她们熟透的印子粑。蒸印子粑用的柴火也不马虎,多半用的是“硬柴”,用这种木料烧出来的印子粑会格外的香甜。

       若赶上下雪的日子,屋外雪花纷飞,一片洁白,屋内灶火熊熊,热气腾腾,做粑的人宛如置身童话世界里。


做熟了的印子粑

  

       这么美妙的场合,怎么能少了无处不在的小孩们!早有小伙伴“侦察”到消息,约成一伙一伙的,一个个兴高采烈,跃跃欲试了。但别忙,得先把个人卫生搞好!那一双小爪子被大人仔细洗过一遍又一遍;那小鼻子下更有两道沟痕清晰可见,那是平时淌鼻涕留下的。 

 

余味悠长


      小家伙们做的印子粑委实不敢恭维。不过好在他们也就一时兴起。等到第一笼粑蒸熟,那些“杰作”还不够他们吃的。

  

用冬水保存


       吃过印子粑的小家伙们,再也耐不住,相约着鱼贯出门。带着一屋的暖气,将欢声笑语满世界播撒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小吃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